【陶大法学校友风采】2004级校友陈林:法治初心 陶冶成器
发布时间: 2023-06-09浏览次数:

陈林,2004年9月至2008年7月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社会科学系法学专业,苏州法院首批涉外审判法律人才库、破产审判专业人才库、调研人才库成员,省法官培训学院兼职教师,因工作突出曾立功受奖多次。

法治初心

我在初中时代的梦想是当一名律师,但现在成为了一名法官。一晃毕业十五年了!回顾自己在陶大学习、生活和成长的点点滴滴,整个过程如同经历了七十二道工序,最终从顽石变成了瓷器。母校陶大,就是这样一个陶冶人的地方,她不仅让你快乐而充实地挥洒青春,而且启示你葆有初心,成为最好的自己。

读书之地

我们应该算是正式入驻陶院新校区的第二批学生,来学校的时候是十七八岁的毛头小子。当时的陶大(那时还叫“陶院”)与其他学校相比,名气还没有那么大,但是非常安静,可以让你远离城市的喧嚣,心无旁骛地求学。安静到忘记自己——军训时我就因为低头思考问题,把电线杠撞得蹦儿响。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学校的逸夫楼图书馆,因为那里有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和尼采。德肖维奇的《最好的辩护》让人对律师的辩护风采充满向往。我已经不记得,有多少个早上在教室楼顶、大长阶梯、湖边(那时还不叫“翠湖”)高声朗读尼采、雪莱和柏拉图——“呵,狂野的西风,你把秋气猛吹,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,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鬼…呵,西风,如果冬天已到,难道春天还用久等?”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更是直取时代咽喉,人类当如此自信!如果你要高声朗读,你得去得早一些。陶大的魅力还在于,她能够带给你艺术的熏陶,带给你心性的平和,这是陶大可以给你的独一份。我还记得在逸夫楼图书馆中看到精美的青花瓷器,它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作,也是景德镇之为“China”的渊源所在;雷诺阿的《小艾琳》《青蛙塘》这些印象派绘画带给你心灵的滋养。这是陶大图书馆所给予你的、多年后在影像中仍然清晰可见的美好。

难忘恩师

在陶大四年的学习生涯,老师有很多,对我的帮助也很多。

班主任余莉老师,我们亲切地称呼她为“余妈”,有十几年没见到她了。当时她烫着一头小卷发,人很精神。大学第一课就是她在第三阶梯教室上的。我至今还记得她说过的一句话:“你们要享受大学生活,重要的事情有两件,其中一件就是努力地学习,你们将因此终身受用。”如今看来,此言不虚。第二位班主任刘常春老师,平常对学生管得少,实际上他一直“护送”学生,这是大爱。民法学黎平老师,上课时总是环抱双手若有所思,儒雅可爱,他给我们请来了梁慧星教授讲授民法。刑法学孙炜老师,对学生要求严格,老师原本可以不严格的,但是严格可以让你得到训练。国际公法骆剑明老师,帅哥一枚,他的课女生最喜欢,还记得国际公法的书发下来后,我最是感兴趣,花了一天加一晚上全部看完。国际私法谢九华老师,总是给我们讲韩德培老先生、讲佟柔,他的课是我在大学得到的最高分,没想到以后从事涉外商事海事司法,区际司法问题思考萌芽也促成了后来硕士论文《内地对港澳地区送达制度研究》。婚姻家庭法老师程婷,柔和外表下中带有法者特有的刚毅。另外印象深刻的是系主任李兴华老师,他教授的是美学,是他告诉我们“亚氏”是专指亚里士多德而不是其他人可用的称谓,以彰其博大。有幸我的本科毕业论文《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》也是李兴华主任指导的,虽然质疑我的毕业论文选题的可操作性,但是当我倔强地说“正是因为现在实现不了,所以才要研究”后,他还是同意了。感谢李老师的包容,土地权利分化成为我工作后持续关注的法学课题。

同学情深

我的同窗在祖国的各地。大炳、黄艳、徐静成为检察官,维护着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;海江、阿庆、奇智是律师,仗义执剑行走江湖;阿飞、建建成为了监察官,为清廉一水的政治环境做自己的贡献;还有我的同行,映子、忠敏;益总和丽丽成为大老板…...

现在我每到一个城市,就会想到可爱的同学,他们是陶大给予我的散落在世界每个角落的金子。大学很难忘的两件事情,一是我骑车受伤,同学们到医院来看我;还有一次是我和熊胖、海江、召浩等几人打赌,大冬天五个人把头发剃了去上课,如今想来是何其叛逆的青春!同学们总是让我收获良多,从他们认真上自习的背影,我看到了安静踏实、默默耕耘的品质;在闪电泥泞中拼抢足球的合作中,我体会到坚毅协作才能取得胜利;在我班篮球连冠的背后,隐藏着加油呐喊的集体精神。在陶大,只要你秉持谦卑、勤奋进取,你收获的一定大于你所分享的。